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5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20篇
综合类   20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本文研究并开发了一种固定边界的制备型自由流动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技术。以微孔滤膜作为液流的固定边界,在电场的作用下,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不同,可使目标蛋白或杂蛋白从一股液流电迁移至另一股液流。对该分离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以有效电泳迁移率为参数的数学模型。以牛血清白蛋白和牛血红蛋白为分离对象,确定了电场强度、蛋白质浓度和电泳时间等因素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了聚砜酰胺分子量及其分布对铸膜液和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分子量过小主要影响膜的完整性。在不影响膜完整性的前提下,则膜的孔径随分子量减小而减小,而窄的分子量分布则总是导致膜透水率与截留率的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23.
利用水双相分配分离法从玉米根细胞提取原生质膜囊泡。其质膜成分特异的K~+,Mg~(2+)—ATP酶活性比膜粗提液高1.67倍。其他细胞器标记酶活性在质膜组分中很低或没有。特异染色电镜形态学定量统计表明质膜组分中90%以上是质膜囊泡。去污剂刺激ATP酶活性实验证明,约92%囊泡是正面向外的。应用此法也证明NAD(P)H—氧化酶可能是跨膜存在的,其催化Fe~(3+)还原的位点可能在膜的内侧。应用高盐冻—融法并结合水双相分配分离法处理正面向外囊泡,可获得内翻外质膜囊泡,实验证明它不仅纯度高而且封闭。  相似文献   
124.
液膜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苯丙氨酸 Ⅰ.膜的配方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乳化液膜法,对从发酵中分离和浓缩苯丙氨酸(Phe)的液膜配方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既能保持较好的膜稳定性又能保持较高分离效率的膜组成:载体二(2-乙基己基)磷酸5%,表面活性剂(EM-301)5%,膜溶剂(工业煤油)90%。内相试剂选用1.6mol/L的HCl溶液。采用高强度(>3200r/min)制乳,能够有效地控制溶胀和破损率。对Phe的萃取结果表明:80%以上的Phe能够从外相浓缩到内  相似文献   
125.
提出了考虑液膜破裂因素的液膜渐近前沿模型和空间心球壳膜型。实验证明,该模型更能与实验数据相吻合,据此求出了最佳操作时间,其中渐近前沿模型比球壳型更佳。但空心球壳模型数学处理简单,在工程上具有估算价值。  相似文献   
126.
127.
本文研究了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载体,单丁二酰亚胺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HCI 为膜内相组成的乳状液膜体系,从水样中提取镉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萃取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液膜法具有迁移速度快,回收率高等优点,镉的回收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28.
给一丽藻细胞以化学刺激,经过一段延时,发现与之相邻的细胞的膜电位出现了自持重复兴奋发放.这一现象,可能是阳离子通过细胞节的扩散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9.
短路电流技术是研究上皮组织膜离子转运的一种方法。当膜两侧浸浴液具有相同的成分时,消除跨膜电位差所需要的电流便等于被非共轭力所驱动的离子电流的代数和;此电流即为短路电流。本文目的是描述短路电流技术的细节和设计改进的上皮细胞膜灌流装置。并通过氨氯吡咪和去甲肾上腺素影响上皮细胞膜短路电流的实验,介绍测定短路电流的一般方法。实验表明氨氯吡咪加入到粘膜侧引起短路电流下降,膜电阻增加(电导减小),去甲肾上腺素加到浆膜侧则引起短路电流增加,膜电阻减小(电导增加)。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初步研究了聚苯胺莫电极在酸性水溶液中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反应 循环伏安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在聚苯胺/铂电极的峰电位比光洁铂电极上 电位负移约200mV 讨论了pH值、扫描速率、莫厚度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